【崔海東】孔子的治道 ——以《論語》聊包養網為中間的考核

作者:

分類:

孔子的治道

——以《論語》為中間的考核

作者:崔海東

來源: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布

          原載于 《江蘇科技包養一個月價錢年夜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,2015年第2期

時間: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蒲月十五日乙酉

          耶穌2019年6月17日

 

摘要:孔子的治道包含三個方面:一是批評年齡的禮樂崩壞、政刑見重。二是以“正名”為原則重建周制,在治國一目中欲重塑君、臣、平易近之道,在全國一目中則倡“尊王攘夷”,翼以恢復次序。三是批評周制,階及幻包養心得想政體,此道起首在于塑造“唐虞之治”以為鵠的,其次欲以教導與參政培養及格之平易近眾,再次于治國中倡興滅繼絕、選賢與能,最后于全國之道則反對兼并以挈矩列國成對列之局,圣者為王、為政以德以樹立一超國家之公權,最終實現全國有道之局。

 

關鍵詞:孔子,治道,治國,平全國

 

《論語》中孔子論政有變態、正常、幻想三種政體,其為政步驟亦因之而有兩層發展:一是批評變態政體年齡、回歸正常政體西周;二是超出周制、邁進幻想政體唐(堯)虞(舜)[1]。本文則就此中的治道,即管理的具體原則、綱領以及相應的軌制建設展開討論,下詳此義。

 

一、批評年齡

 

適年齡,周文疲弊。周制本政教并流,即禮樂為主,兼用政刑,然至年齡,已是禮樂崩壞,政刑見重。故孔包養甜心子之治道,首在于展開對包養網dcard年齡之批評。

 

(一)批評禮樂崩壞

 

其一,批評禮制不復。因為封建制是“血緣——地緣”、“倫理——政治”雙合一的家國同構之范式,所以君臣之間往往是父子或兄弟的關系。而年齡時,在統治階級的內部,父子兄弟相爭觸目皆是。故孔子起首即批評此亂局。一則禮樂撻伐出自諸侯,如“管仲九合諸侯”[2]573。二則各包養一個月國篡奪風行,如衛國莊、出父子相爭[2]517,齊則“陳恒剎君”[2]583。三則年夜夫僭越,如魯三桓以“雍徹”[2]79,季氏“舞八佾”[2]77、“旅泰山”[2]85。四則權臣弄柄,如魯有三桓篡權,晉有六卿專政。四則陪臣執國。如魯之臧武仲“以防要君”[2]569,“公山弗擾以費畔”[包養網評價2]681,晉則有“佛肸以中牟畔”[2]684。其次,批評日常性禮制的崩壞,如魯昭公娶同姓[2]279,孔門高弟亦有宰我改喪[2]700、子貢往羊[2]111,甚至布衣之間最基礎的人倫孝道也開始崩潰,如後代對怙恃“色難”、“不敬”[2]51。

 

其二,批評雅樂閒逸。禮已這般,樂尤不勝。一方面是雅樂諸子花果飄零,“年夜師摯適齊,亞飯干適楚,三飯繚適蔡,四飯缺適秦,鼓方叔進于河,播鼗武進于漢,少師陽、擊磬襄進于海”[2]730。另一方面邪樂淫聲彌漫,如“齊人歸女樂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”[2]717,“鄭聲淫,佞人殆”[2]624。故孔子往魯,開始周游列國,并教顏回為政要“放鄭聲,遠佞人”[2]624。

 

(二)批評政刑見重

 

其一,批評對內統治。年齡政刑見重,如前536年鄭鑄刑書,孔子時16歲;前513年晉鑄刑鼎,孔子時39歲。故孔子批評各國對內侵剝日盛,如批評魯哀公“徹猶缺乏”[2]494,季氏“為長府”[2]451,臧文仲“居蔡,山包養網單次節藻悅”[2]189-190、“竊位”[2]626,甚至批評高弟冉求為季氏聚斂,請求門人“鳴鼓而攻之”[2]455。

 

其二,批評對外彼此撻伐,乃至生靈涂炭。年齡之時,諸侯撻伐頻仍,《左傳》詳載了彼時“侵六十、伐二百十有三、戰二十三、圍四十、進二十七”[3]3。孔子對此切齒痛恨,請求“興滅國、繼絕世”[2]763,在得知魯將“伐顓臾”后,更是請求門生疾力禁止[2]645。

 

二、重建周制

 

孔子治道的第二步驟,便是重建周制,恢復次序。

包養甜心網 

(一)重建周制的實質

 

孔子重建周制,實際上只是托周之名,以恢復次序。在當時全國年夜亂的佈景下,敏捷結束此無次序狀態是為當務之急,既然當時并沒有一個符合法規的氣力能夠戰爭地接替周室,則孔子認為,莫如暫時回歸周道,以穩進徐圖,階及幻想政體。故他雖對西周政權半以武力半被天命頗有微辭[①],然據現實亦許之為正常。其重建周制之包養感情規劃,則以“正名”包養網VIP為綱領。

 

(二)“正名”的提出

 

“正名”是孔子六十包養合約四歲(前488)自楚返衛前針對衛出公與其父爭奪衛國政權而提出來的[②]。此“正名”有兩層涵義。第一層涵義便是針對年齡統治階層內部之爭奪混亂而發,此“正名”并非糾包養網車馬費正名分上的用詞不當,而是要恢復西周根據“策名委質”而定的君臣之權利義務。“名”之實質是“策名委質”,于周制中,“策名”系君授予臣以名位、封建的成分,“委質”則是臣通過某種特別的禮儀,表白本身對君的承諾,由此樹立契約性君臣關系[4]13。其具體內涵,便是孔子早在三十五歲(前517)時已提出來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包養dcard,時三桓坐年夜,魯昭公帥師攻之掉敗,孔子避亂至齊,景公問政,孔子遂下此四語[③]。此四語,正切年齡病痛,君臣父子包養留言板必須符合契約之規定,擔當相應之權利與義務。此原則雖初為衛國而發,然正如宋儒謝良佐所說:“正名雖為衛君而言,然為政之道,皆當以此為先。”[5]即“正名”之說有其超然之價值,此即“正名”的第二層涵義,廣義上的軌制重建。其包含治國之道與平全國之道,上面我們來詳看其內容。

 

(三)治國之道

 

周制下,政治主體為君、臣、平易近三者,前二者構成世襲的統治階層,后者為被統治者。故我們分三層來看。

 

其一,君道。此處之君泛指統治階層,因為封建制下,凡擁有地盤并據此而擁有臣者,皆為君,全國的基礎單元其實就是此兩個人:透過契約聯系在一路的君與臣,除周王外,貴族每個人對上是臣,對下是君,成一封建網絡[4]12-71。統治階層本身負有嚴重的正平易近任務,此在周朝本為共識。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載“生成平易近而立之君,使司牧之,勿使掉性”[3]716。故孔子請求每一上級對下級都有示范榜樣感化,此即“子帥以正”[2]505。因為當時的權力結構乃是自上向下,對權力擁有者進行限制、調整的主體,只能是他們本身的倫理品德,超驗的天道并不起感化,布衣之反動亦長短常之舉。《論語》與此相關者甚眾,包養軟體不贅。

 

其二,臣道。此分兩層。一則君臣之間,起首要相互遵照契約,于君,要“君青鳥使以禮”[2]116;于臣,要“事君以忠”[2]116,“事君,能致其身”[2]19,“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”[2]641。其次嚴防僭越。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”[2]304,“正人思不出其位”[2]587。二則臣與臣之間,則要齊心協力,和衷共濟。如在討論鄭國制訂政命盟會之辭時,孔子稱道其分工一起配合之流包養app程:“為命,裨諶草創之,世叔討論之,行人子羽修飾之,東里子產潤色之。”[2]560在討論衛靈公無道卻未喪政權則曰:“仲叔圉治賓客,祝鮀治宗廟,王包養條件孫賈治軍旅,夫如是,奚其喪?”[2]582

 

其三,治平易近之道。一則養平易近。指為平易近眾供給生涯生產資料,使其能擁有傑出的保存條件。“殆不出裕平易近生、輕賦稅、惜力役、節財用之數事”[6]。如“其養平易近也惠”[2]188;“所重:平易近、食、喪、祭”[2]764;“蒼生足,君孰與缺乏?蒼生缺乏,君孰與足”[2]494;“惠而不費”[2]766。包養網心得二則使平易近。指管理、役使四平易近要公道、適度、抱有敬畏之情。如“使平易近以時”[2]16,“使平易近敬忠以勸”[2]64,“使平易近也義”[2]188,“使平易近如承年夜祭”[2]485,“勞而不怨”[2]766等。

 

(四)平全國之道

 

孔子從頭恢復全國次序的原則是“尊王攘夷”。

 

其一,尊王。平王東遷后,周室日微,周皇帝漸掉全國共主之位置。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載鄭莊公言“王室而既卑矣,周之子孫日掉其序”又言“天而既厭周德矣”[3]43,更有吳、楚相繼僭稱王號,甚至鄭人射肩、楚子問鼎。故孔子疾呼最高政治權力當屬周王,如云:“全國有道,則禮樂撻伐自皇帝出;全國無道,則禮樂撻伐自諸侯出。”[2]651細繹此權有二:一是軌制的創作權,非皇帝,不得制禮作樂。二是對違禮者的懲罰權,只要周王才幹行討有罪。其目標,便是要堅持周初封建原貌:一則自皇帝以致庶人各安其分,任何人不克不及將政權當作一物來篡奪;二則此政權之運行,如禮樂撻伐,當皆依禮制,即法式正義,不克不及以武力、謀詐等不符合法令方法來顛覆,其目標是保護“部落——邦國”的自然保存發展權利,維系此全國各自為家之次序。故齊屢召諸侯以尊周王,孔子贊之曰:“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,如其仁!”[2]573

 

其二,攘夷。孔子于蠻夷,并無種族上的歧視,故孔門高舉“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”[2]488之幟。孔子認為常人都服從于統一的品德標準,故樊遲問仁,子曰:“居處恭,執事敬,與人忠,雖之蠻夷,不成棄也。”[2]538又推許四夷之政治穩定,如云:“蠻夷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無也。”[2]84甚至“欲居九夷”[2]344。孔子所反對的,只是其侵犯戰爭。縱周之世,東南之蠻夷屢犯華夏,西周即亡于之。故孔子反對蠻夷侵略與反對華夏之間的彼此撻伐性質完整雷同。他繼承了鄭子產“諸侯修盟,存小國也”[3]1047之精力,請求華夏各諸侯患難相共,彼此救亡,共御蠻夷。如魯閔公二年(前660)“冬十仲春,狄人伐衛”,此戰衛滅,魯僖公二年(前6包養站長58)“齊桓公封衛于楚丘”,重建衛國。孔子盛贊掌管此事的管仲,曰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全國,平易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披發左衽矣。”[2]577-578

 

(五)對周制之批評

 

然西周政體,其“全國為家”[7]583的政權只是公權力在人間歪曲的、部分的表現,其當局亦缺少最基礎的符合法規性,其惟為各級貴族所壟斷所公有,構成“世卿世祿”之僵逝世格式,只能免于速亡,不成逃于漸崩,其墜進年齡便是明證(此義非本文主題所囿,詳見另文[1])。故孔子之意,在恢復次序之后,更要超出之,邁進“全國為公”[7]582的幻想政體唐虞。《論語》中明確表現要超出周制、直進唐虞者甚眾,囿于篇幅,姑舉兩則。如《陽貨》載:“公山弗擾以費畔,召,子欲往,子路不說,曰:‘末之也已,何須公山氏之之也!’子曰:‘夫召我者豈短期包養徒哉!若有用我者,吾其為東周乎!’”[2]681此“其”為“豈”義,本章義為:如吾得用,豈能在東方重復周之舊轍,當辟地自為而王全國也。[8]又如《泰伯》載:“子曰:‘年夜哉,堯之為君也。巍巍乎,唯天為年夜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,平易近無能名焉。巍巍乎,其有勝利也。煥乎,其有文章。’”[2]308此堯,乃孔子虛構(詳下文);此“文章”,當然不是古人所謂寫“文章”之“文章”,而是指具體的軌制文明,如魏何晏注曰:“其立文垂制著明”[9]。此二則一破一立,孔子真義畢顯。

 

三、懸設唐虞

 

孔子將本身所懸設的幻想政體,托名于塑造出來的古圣王,并付于它豐富清楚的內涵,以之作為超出周制的歸宿,是為唐(堯)虞(舜)之治,其總原則是“為政以德”。

 

(一)對唐虞之治的塑造

 

孔子云:“夏禮吾能言之,杞缺乏征也。殷禮吾能言之,宋缺乏征也。”[2]91也就是說,他當時連夏、商二代的政治文明都很難驗證,但是在《論語》中又頻繁詳述三代之前的所謂唐虞之治。如云“年夜哉,堯之為君也。……煥乎,其有文章”[2]308;“舜有全國而不與”[2]307;“子謂韶:‘盡美矣,又盡善也”[2]135。并塑造出彼時的政治情況,如云:“舜有臣五人而全國治。……唐虞之際,于斯為盛。”[2]307故可知所謂唐虞最基礎就是孔子的塑造。其實孔子之前,最基礎就沒有堯舜之說,如錢玄同師長教師云:“堯舜二人必定是‘無是公’,‘烏有師長教師’。堯,高也;舜,借為‘俊’,年夜也(《山海經》的《年夜荒東經》作‘帝俊’):‘堯’‘舜’底意義,就和‘圣人’‘賢人’‘好漢’‘豪杰’一樣,只是幻想的人格之名稱罷了。……堯舜這兩個人,是周人想象洪水以前的情況而造出來的,年夜約開初是平易近間傳說,后來那班學者方便用這兩個假人來托古改制。”[10]故唐虞之治當是其對人類政治應然之懸設,而非對歷史實然之總結,其托古本為刺今,揚名以圖改制。

 

(二)政治主體之建設

 台灣包養網

其一,政治主體之分類。比擬正常政體之世襲,此幻想政體卻要憑德取位,不受拘束流動。因人在現實中有“先覺”、“后覺”[11]654之分,包養行情並且功夫或由己悟,或因外緣,不克不及整齊劃一,故個體始有二性,人群終分三品[2]678。在儒家的幻想社群中,政治主體重要由三類人組成,圣——士——平易近。三者構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流動態,圣是君師一體之主于政教者,士為平易近中之精煉者,“選賢與能”而組成當局[7]582,此中圣者為王[2]209。三者社會位置有差別,但政治權利與人格尊嚴完整同等。

 

 

 

其二,政治主體之培養。政治主體若建成,則由個體之善進至社群政治之善易如反掌。因國中皆正人,滿街咸圣人,此是人的完整自立、自覺、不受拘束狀態,則此年夜安閒群體之保存惟行禮樂,何勞政刑。則社群之善政便至簡至一,政道必“全國為公”,以遂其“各正生命”[12]2之請求。治道必“禮讓為國”[2]149,以還原其公共服務之本義。故孔子特重政治主體之培養,其路線如下。一是教導,孔子首倡私學,“有教無類”[2]641,故冉有仆衛有庶富教之得[2]528,子游治武遂聞弦歌之聲[2]679。二是議政,孔子極力倡導庶人的議政參政精力,云“全國有道,則庶人不議”[2]654,言下之義,只需全國無道,則庶人就要批評、抗議之。三是從政。一個值得思慮的事實是,在當時的世卿世祿制下,庶人最基礎絕少機會從政。孔子的門生多是貧賤之人,孔子卻教他們六藝,而“此是士人從政干祿的本領”[13],足見孔子之幻想,欲以士的率先衝破,進而為士農工商的整體衝破。雖然現實中他的門生只能作家臣、私宰,如“仲弓為季氏宰”[2]516,“子夏為莒父宰”[2]535。

 

(三)治國之道

 

其一,國家觀。孔子的國家理念可自“興滅國,繼絕世”發布,其理可以用“最小的國家就是最好的國家”來表達之。這里的小不是指內在的規模,而是說國家當是自然構成的、持續發展的、不依種族為界線、不以武力相兼并的這樣一個配合體,它僅以文明作為彼此區別的獨一標志。一個文明配合體便是一個國家。周初分封的所謂邦國,絕年夜多數是極為陳舊的配合體——部落。如許倬云師長教師云:“成王東征,平服商奄,有魯齊鎮撫東國,但是東國為現代有名部族的舊居,到年齡時猶有譚紀莒邾任宿句須不少小國,年夜都為年夜皞少皞等古族的苗裔。”[14]如薛乃“夏所封,在周之前”(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)[3]41。又如最新出土青銅器所載之倗國、霸國,均不曾見于現代文獻[15]。

 

其二,君臣以義。在封建制下,君臣關系的原則是禮,而在幻想政體中,則是道(義)。孔子認為君臣之屬,乃是以義而合,故云“所謂年夜臣者,以道事君”[2]463,事君當“勿欺也,而犯之”[2]585。所以我們看到,《鄉黨》章,孔子有公務覲見君主與因私事會見君主時態度完整分歧:“執圭,鞠躬如也,如不勝。上如揖,下如授,勃如戰色,足縮縮,若有循。享禮,有容色。私枧,愉愉如也。”[2]380-386本章寫了三個層次,一是在本身君主眼前領圭,二是在他國君主眼前獻禮,三是私見他國君主,孔子的表現完整紛歧樣。于公而言,則很是謹慎恭順,于私,則完整放松燕然。此恰是夫子之圣者氣象。故孔子后學亦能堅守之。如《郭店楚簡·語叢一》云:“君臣,伴侶,其擇者也。”[16]黃宗羲云:“夫治全國猶曳年夜木然,前者唱邪,后者唱許。君與臣,共曳木之人也。”[17]可謂深得孔門之旨。

 

其三,仕宦產生之道,選賢與能。起首,孔子對周制“世卿世祿”非常不滿。如子貢“問曰:‘今之從政者何如?’子曰:‘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’”[2]540當時非貴族出生者很難進升公職,普通都出任家臣,故孔子請求衝破此血緣限制。如魯公叔文子推薦本身的家臣升為公職,故夫子贊許他可以謚為文也[2]581。其次,孔子仇恨竊位者。如認為“臧文仲,其竊位者與?知柳下惠之賢,而不與立也”[2]626。即使是本身門生,不賢弗能,亦不消。如不許子羔為費宰[2]464,而稱贊漆雕包養ptt開不仕[2]169。再次,請求選賢與能、舉直錯枉。如“樊遲問仁。子曰:‘愛人。’問知。子曰:‘知人。’樊遲不達,子曰:‘舉直錯諸枉,能使枉者直。”樊包養網ppt遲退,見子夏曰:“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,子曰:舉直錯諸枉,能使枉者直。何謂也?’子夏曰:‘富哉言乎!舜有全國,選于眾,舉皋陶,不仁者遠矣。湯有全國,選于眾,舉伊尹,不仁者遠矣。’”[2]511又如“仲弓為季氏宰,問政。子曰:‘先有司……’”[2]516,此是請求為政者必須包養合約先順應平易近意而選拔“有司”[18]。

 

(四)平全國之道

 

其一,對國家此一單位的處理。在孔子的全國中,既然國家仍然存在,則其道如下:一則反對兼并戰爭。年齡時兼并日盛,已如前述,孔子對此極為反對,鼎力倡導“興滅國、繼絕世”。其目標起首是為了保護各族群的保存、發展之權利。故孔子要門生止伐顓臾,即出此義。其二,倡導挈矩之道。孔子絕非主張后世法家式的君主獨裁與中心集權,相反,其本義是欲保護自然產生構成的各個族群,以文明配合體為最小的國家,維系此上千個小國,也就是基層社會配合體,構成對列制衡之局,而后在此其礎上,配合組成一個公全國。此恰是后來《中庸》所云“道并行而不悖,萬物并育而不相害”客觀化之一環節。

 

其二,超國家政權之構成。全國在孔門視域下,便是一個超國家的政權。孔子認為,在“萬國咸寧”[12]2之后,人類就要進展到一個“全國年夜同”[7]582的階段。此全國還是有著一個公權組織的,其構成乃基于興公利、除公害。如《論語》載,孔後輩子南宮適認為“羿善射,鏖蕩船,俱不得其逝世然,禹稷耕稼,而有全國”。孔子贊曰:“正人哉若人,尚德哉若人。”[2]556孔子此尚德指整個社群除公害、興公利的價值取向,羿、鏖以武力僭取政權,最后均不得善終,而禹、稷以耕稼供給公共益品則組成全包養一個月價錢國之政權。后來《荀子》總結云:“湯武非取全國也,修其道,行其義,興全國之同利,除全國之同害,而全國歸之也。”[19]245

 

其三,全國之元首產生,乃圣者為王。孔子認為只要全國德才最為優秀的圣人,才幹成為符合法規的元首。《論語》中此例甚眾,如顏問為邦,雍可南面,此是認為本身的學生顏回、仲弓均可為皇帝[8]。二則彼此之間行禪讓之規則。孔子以唐虞為最高幻想,并塑造出一種迥異于周的明日長子繼承制的禪讓制,即國家元首及其管理權不世襲,而在圣王與其繼任者之間戰爭傳遞。

 

其四,全國之為政綱領,乃為政以德。《為政》篇,孔子云:“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[2]37又云:“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”[2]41孔子認為為政的最基礎原則在于常人群之保存、國家之管理,當以闡發平易近眾的光輝德性為重要途徑,即“新平易近”,以“至于至善”。德性是人群所以保存與發展之基礎之焦點,政治當以明平易近之明德為最高原則,其它的禮樂、政策、法則、軌制、治術等均列而環之,就好像北極星居中為焦點,而群星皆層而比之、遞而外之。

 

以此,由人而國,由國而全國,以成一有道之局,此即孔子所嘆“朝聞道,夕逝世可矣”[2]146之本義。

 

當然,孔子上述為政理念尚留下諸多問題,如實現之的氣力(主體)為誰,正義不成能自動實現,唯有靠一個強無力的階層來推動。所以,在理論、軌制之后,即須討論士的突起與其實踐,此是后話,不贅。

 

參考文獻

 

[1]崔海東.《論語》政體觀發微[J].教導文明論壇,2014(4):79-83.

 

[2]劉寶楠.論語正義[M].北京:中華書局,1990.

 

[3]李夢生.左傳譯注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2004.

 

[4]姚中秋.封建[M].海口:海南出書社,2012.

 

[5]朱熹.四書章句集注[A].朱子全書第6冊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2002:179.

 

[6]蕭公權.中國政治思惟史[M].北京:新星出書社,2010:44.

 

[7]孫希旦.禮記集解[M].北京:中華書局,1989.

 

[8]崔海東.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義理商議[J].合肥師范學院院報,2014(1):55-59.

 

[9]邢昺.論語注疏[A].四庫全書第195冊[C].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1987:600.

 

[10]錢包養網單次玄同.答顧頡剛師長教師書[A].古史辨第1冊[C].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.1982:67.

 

[11]焦循.孟子正義[M].北京:中華書局,1987.

 

[12]周振甫.周易譯注[M].北京:中華書局,1991.

 

[13]陶希圣.中國政治思惟史[M].北京:中國年夜百科出書社,2009:57.

 

[14]許倬云.西周史增補二版[M].北京:三聯書店,2012:152.

 

[15]李峰.西周考古的新發現和新啟示——跋許倬云傳授《西周史》[A].許倬云.西周史增補二版序[C].北京:三聯書店,2012:362-363.

包養網比較

 

[16]劉釗.郭店楚簡校釋[M].福州:福建國民出書社.2005:194.

 

[17]黃宗羲.明夷待訪錄[M].北京:中華書局,2011:17.

 

[18]晁福林.從上博簡仲弓篇看孔子的“為政”思惟[J].齊魯學刊,2004,183(6):16-20.

 

[19]張覺.荀子譯注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書社,2012.

 

注釋:

 

[①]如謂舜之《韶》樂“盡美矣,又盡善也”,謂周武王之《武》樂“盡美矣,未盡善也”(《八佾》),因其在最基礎上不認可此武力撻伐而擁有的政權。

 

[②]《論語·子路》載:子路曰:“衛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先?”子曰:“必也正名乎。……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,事不成則禮樂不興,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,刑罰不中則平易近無所措手足。故正人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正人于其言,無所茍罷了矣。”孔子此說當源于公元前710年晉師服所說:“夫名以制義,義以出禮,禮以體政,政以正平易近。是以政成而平易近聽,易則生亂。”(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)

 

[③]《論語·顏淵》載曰:“齊景公問政于孔子。孔子對曰:‘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’公曰:‘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’”

 

 

責任編輯:近復

@font-face{font-family:”Times New Roman”;}@font-face{font-family:”宋體”;}@font-face{font-family:”Calibri”;}p.MsoNormal{mso-style-name:註釋;mso-style-parent:””;margin:0pt;margin-bottom:.0001pt;mso-pagination:none;text-align:justify;text-justify:inter-ideograph;font-family:Calibri;ms包養違法o-fareast-font-family:宋體;mso-bidi-font-family:’Times New Roman’;font-size:10.5000pt;mso-font-kerning:1.0000pt;}span.msoIns{mso-style-type:export-only;mso-style-name:””;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;text-underline:single;color:blue;}span.msoDel{mso-style-type:export-only;mso-style-name:””;text-decoration:line-through;color:red;}@page{mso-page-border-surround-header:no;mso-page-border-surround-footer:no;}@page Section0{margin-top:72.0000pt;margin-bottom:72.000包養網ppt0pt;margin-left:90.0000pt;margin-right:90.0000pt;size:595.3000pt 841.9000pt;layout-grid:15.6000pt;}div.Section0{page包養情婦:Section0;}

 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